平顶山灌浆料——高低层建筑连接处施工后浇带的处理方法 对于后浇带的处理方法,可以考虑两个方案。一是现在不处理,只在后浇带处浇筑低强度等级灌浆料,待高层主楼续建时,再将低强度等级灌浆料、平顶山灌浆料凿开,待高层主楼完成后,再浇筑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此方案不妥之处在于狂接结构体系为一整体,不允许局部出现薄弱环节。二是在后浇带处予以加强,以高强度等级灌浆料一次浇筑完成。此方案好处是配置加强筋并浇筑灌浆料后,使高层与低层成为一整体,将来续建高层时,其差异沉降引起的内力传递,到后浇带处由加强得后浇带承担。两方案经比较后,确认后一方案比较稳妥,当然也不是**完善的处理方法,但至少可以减轻将来高层建筑续建完成后由于差异沉降引起的不良后果。 一般高层建筑停缓建后,至少要一年或更长一些的时间才能续建,此时裙房已建成高层部分基础沉降基本终止,而续建高层部分继续沉降,量测按此情况产生的高层主楼与底层裙房的差异沉降,以其变形量反算出产生的内力复核后浇带处需要的配筋量。按需要的配筋量,在浇筑灌浆料、平顶山灌浆料前加配钢筋。根据复核并考虑构造措施,提出以下处理方法。 1、板后浇带 由于裙房与高层主楼环绕连接带较长,故板的后浇带,也较长,处理的面积较大。高层框架或框剪结构一般多为现浇钢筋灌浆料板,且板上面设计一定厚度的敷设电线管用的水泥焦渣层。在板的后浇带处,利用这个厚度加设钢筋,改水泥焦渣层为与板同强度等级的灌浆料。原板面凿毛,使新增灌浆料、平顶山灌浆料与其粘结为一整体。若面层设计为一般水泥砂浆面层、水磨石面层等,可改为细石混凝土,具体做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梁后浇带 后浇带穿过部位除有框架梁外,尚有次梁、连系梁,但一般均为现浇的T形梁。除梁上板配筋外,均需加密。在板的后浇带处将梁的箍筋加密,要求新老灌浆料接搓处凿毛并清刷干净,用于**原梁一个强度等级的灌浆料浇筑,同时灌浆料强度等级不低于C30。混凝土中应掺加膨胀家,使灌浆料结合紧密。梁和板同时处理,灌浆料强度等级一致。 3、不能用钢筋加强而又需加强的部位 通过计算复核,对于一些薄弱部位,例如板底、梁底、梁端、柱端等**加强的部位,由于构件早已成型,用加钢筋方法加大构件断面,有的为建筑所不允许,有的甚至无法增设。可采用在构件表面粘贴钢板的做法,粘钢板的部位、长度、宽度、间距等应通过计算确定。通过钢板与灌浆料、平顶山灌浆料的粘结,从整体上加强了构件,也加强了整体结构。